名师专访|王霁霞: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发布日期:2022-01-14

浏览数:

名师简介



王霁霞,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处罚委员会委员、行政区划与法治建设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讲《法理学》《宪法学》等课程,曾获第八届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文史类A组一等奖、校级师德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体育总局等国务院部委及研究中心委托立法项目20多项,参与起草国家体育总局部门规章《反兴奋剂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程序决策条例》等立法多项,在《法学杂志》《法学论坛》《中国高教研究》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行政法实施效果研究》《反兴奋剂法律问题专论》著作两部,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赔偿法》等教材两部。

近日,王霁霞老师荣获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带着祝贺与敬意,我们对王霁霞老师进行了一次有关法律与教育的专访。

以下为访谈内容:

记者王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接受我们的采访,也恭喜您获得青年教师名师奖!请问您获奖后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王霁霞老师:获奖后的心情是两方面,一方面确实是挺欣喜和感激的,也算是对多年对教学工作投入的一个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激励,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在在教学方面做得更好,让学生能够成长为更好的人。

记者您一直是北科文法学院威望很高的教授,您当初是怎么和法学结缘的呢?

王霁霞老师:其实文法学院有很多非常优秀的老师了,我不属于什么威望特别高的。和法学结缘,其实我当时在本科的时候报法学专业是很偶然的,是因为高中的时候看那些律政剧觉得法学职业是通向律师、法官这些很有意思的职业。那么读了以后,其实我在大学4年都不太喜欢这个专业,觉得很枯燥,要背的东西很多,一直到了研究生,到了博士,经过了11年我才慢慢喜欢上这个专业,是一个很偶然,但最后我也喜欢上专业的过程。

记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您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王霁霞老师:不管是什么专业,作为一个好的老师,大概我自己觉得有那么几点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第一个就是它能够给学生提供知识上的增量。因为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学生能够获得很多信息,但是能不能够在你的课堂和教学里获得他自己无法获得的知识增量,这是一个非常基本,也很关键的。第二个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当中,或者是说帮助学生在学习当中获得快乐。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老师不仅仅是把专业的知识告诉我们,更重要的是把这个学科里的美和快乐能够让学生能感受得到,成为他自己去努力学习的一个动力系统。第三就是能够在精神上引导学生成长成为更好的人,这可能是比专业的教学更为重要。

记者您对法学多个领域都颇有研究,可以跟我们谈谈您比较感兴趣的几个研究方向吗?

王霁霞老师:因为我硕士和博士的专业是宪法学和行政法学,我自己又教法理学,所以实际上我自己做的比较多的,包括一些课题什么的是跟立法有关的。领域一方面是教育法的领域,就是跟咱们熟悉的像学校学生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法律当中的一些问题,这个是有关系的。第二个领域是和咱们学校的一个特色有关,就是科技法这个领域。就是科技管理和科技政策与法律这个领域,来结合学校的优势做了一些研究。第三就是像体育法的领域,因为对体育比较感兴趣,做了一些反兴奋剂管理和法律方面的研究。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认为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可以和我们深入聊聊您的想法吗?

王霁霞老师:是这样子的,我一直觉得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上的传递或者是知识上的传输,那么你真正的在教育当中去进入到这个环境里会明白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的意思是每一个学生实际上都应当被聆听和唤醒,每个人其实他都有他独特的生命意义,作为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生命独特的地方,它也许跟专业没有关系,也许和主流的评判以及标准没有关系,但没关系,重要的是让他找到自己生命最重要的东西,并且守护他。我特别喜欢北岛有一句诗,有时候我就是工作10多年自己的一个感受,就是他有一句诗是我们出发,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那么我觉得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找到我生命的活在哪里,以及帮助学生能够去守护他。比如说像我们的孩子有一些他喜欢法学专业,有一些像我教的一个研究生,今年已经研究生三年级了,他就想搞乐队弹吉他,作为老师你怎么给他建议?我是非常支持和鼓励他的,他特别喜欢这个事,他也喜欢看一些法律的书,但不想把法律作为职业,那个可能就是他活着的意义。我觉得作为老师应当鼓励和帮助学生去发现生命当中什么是自己特别独特的东西,因为人的生命很宝贵,我们只活这一次,我们不用再别人的评价和眼光当中去生活,我们要找出我这一辈子要怎么过,我要有我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认为爱的教育就是去聆听去唤醒,然后去帮助学生他找到他生命当中最宝贵的东西,而且去守护这个东西。

记者您在法学行业执教多年,颇有建树,请问您认为法学的教学有何内在规律,当前又该如何创新呢?

王霁霞老师:其实我觉得就是说在人文社科领域里,法学是一个很特殊的专业。往上看的话,法学可以说它的学科可以顶到思想哲学这个高度,那么往下它又能接到社会生活的实践。我们会看见在民法课堂上,我们学习到很多很琐碎的案例,它也是法律很小的例子它是法律,同时我们在法哲学的领域看到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也是法律。那么我觉得一个在现代的法学教育是这两个光谱的两端都是需要去很好的运用的。一方面我们在课堂上确实也要给学生带来鲜活的案例和例子,这样我们才能知道我们所知道的制度它不是抽象的,它是在现实当中有先动的生动的展示的。另一方面作为老师我觉得也很重要,要把法学知识谱系当中的顶端的哲学上抽象追问的东西要给学生,这样的话他能够去思考人类智慧的一个精华内容,所以是在思想上和实践上这两方面我觉得都是当前教育特别重要的两端。

记者目前,法学专业在全国众多高校之中设立,刚才王老师也说到,依据我们我们、学校科技的优势,您在科技法的方面有所涉猎,那您认为北科的法学系对于人才的培养方面有何特色呢?

王霁霞老师:首先我先说一下法学的人才培养,按教育部的规定14门必修课所有学校都是一样,我们的区别在哪里?我们确实在大一会上一些感觉和法学关系不太大的科目,比如说像数学、像计算机还有什么逻辑这些,那么这些课程它的一个作用是什么?实际上是能够拓宽我们的知识面的,尽管我们学起来可能会很痛苦,但确实像数学这样的一些学科,可能会帮助我们能够理解法律和经济其他的这些内容会有一个帮助,所以咱们学校一方面他的培养特色就是他会在文科生的培养当中注重理工科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在课程体系上我们是能感受到的。而这种课程体系将来在咱们的学生申请其他学校的时候也是有优势的,因为一看我们学过数学。第二个就是我们会注重一些复合性人才的培养,像我们作为全科体系的一个大学,同学们可以在校期间选择一些二学位,当然也有一些工科学生选择法学的二学位,这是一种复合性的人才,这都是我们的一个特色。第三就是在研究方面,有相当多的老师是围绕着知识产权、科技法、互联网+、还有科技法、科技加法律这个角度来做研究和带学生写论文的,已经逐步的在成为咱们学校法学培养的特色。

记者说起法学,很多人会不自主地将其与背诵挂钩,对于此观点您是怎么看的呢?

王霁霞老师:其实我真的就是很理解同学们的这种想法,我自己大学刚上本科的时候就发现这个是一个这么需要背的学科,也很痛苦。但是背确实是他的一个基础,就是说法律的一个掌握是需要我们对现有的法律体系有一个了解的,那么我们对这个体系的了解确实要建立在我们熟悉他的基础上,熟悉他可能首先第一步是对重点的内容是需要记忆的,但这离一个优秀的律师和法官法律人差差得还很远。我们仅仅背诵一些法条,远远不能够达到一个优秀法律人的这种要求。包括你们将来参加,法考你们会知道主观题都是开卷,意味着你不用背诵,但是大部分人就卡在主观题上,就给你法条你都翻不着。所以法律人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掌握一种法律思维,你那个案件你脑子里有一个法律思维,你要知道我应当适用什么样的大前提去来判断和解决这个案件,所以背诵在法学专业当中学习确实很重要,但它不是全部。

记者您认为,从事法学专业的学生要成为一名卓越的法律人,应该达到什么样要求呢?

王霁霞老师:可以这么说,我就用一个法律思维的角度来来回答这个问题,也是我觉得我们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同学们掌握这个就是法律思维的能力,我们有运用法律思维解决纠纷的能力,它是包含两个层面的,第一个层面就是我们能够运用法律规则来进行案件的判断,这当然要求我们对现有的法律规则很熟悉。第二个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不能够被法律思维所局限。当我们发现这个案件所适用的现有的法律,它并不是那么完善的时候,一个优秀的法律人会能够想办法去推动法律能不能更好更完善。我觉得一个优秀的法律人是能够引领法律行业的发展,它不拘泥于我们现有的法律,所以一方面我们要运用现有的法律进行法律思维,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拘泥于现有的法律,能够引领行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一个有情怀的法律人。

以上就是此次采访的全部内容,非常感谢王霁霞老师耐心与细致的回答,愿同学们能在这些回答中汲取力量,行稳致远,进而有为。